2014年,是全市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奋斗目标和转型跨越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方法,全力实施“重点突破、质效提升、招商创新、基础培强”四大工程,确保2014年全市到位市外境内资金320亿元,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一)实施“重点突破工程”,全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
1.全力抓好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商,力争在高科技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以区县对接和中关村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契机,全面加强产业技术联盟和重点知名企业对接。切实加强与北京市投资促进局、中关村管委会投资促进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争取共同出台促进北京地区企业到我市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谋划组织一批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活动,全力引进一批北京地区投资项目。继续派驻招商小分队,加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驻点招商工作。
2.全力抓好现代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项目的引进,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针对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和产业链拉长,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汽车电子、高精尖零部件生产等项目,重点跟踪德国大陆、厦门海翼等企业。二是针对文化、旅游、养生产业融合提升,着力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园、民族风情小镇、养生产品开发加工、水上运动、山地公园以及武当武术、武当茶道、武当音乐、武当药膳等品牌发掘利用项目,重点跟踪华润置业、港中旅、天士力等知名企业。三是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中药材加工提取和研发项目,重点跟踪天药集团、广药集团、丽珠医药集团等企业。四是针对食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跟踪中国轻工业协会、王老吉等知名企业。五是针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引进现代金融、汽车物流网、电商中心等项目。六是针对城市发展和滨江生态新区建设,着力引进高端城市综合体和大型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3.全力抓好中博会分会场等重点活动的筹办,力争在推介模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精心谋划和积极配合做好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十堰分会场活动,打造十堰面向全国的招商引资主场。全力组织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仪式经贸招商活动,集中竣工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招商项目。积极组团参加省政府组织的鄂苏浙(长三角地区)、鄂港澳粤(珠三角地区)经贸交流合作、台湾周、华创会等重大活动,适时组织专场投资说明和项目签约。
(二)实施“质效提升工程”,大力促进项目结构优化。
1.全面深入总结2013年度招商工作。认真做好县市区2013年度招商引资考核工作,适时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13年度招商引资,安排部署2014年度工作,明确任务,兑现奖惩。
2.开展招商引资大调研活动。组织调研专班,分赴各县市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专题调研,指导协助各县市区招商部门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方式及方法。
3.完善项目评价和备案体系。引入“系数管理法”,对项目投资强度、建设速度、科技创新程度、投资主体知名度等方面设定系数,综合评价项目质量;改进市直部门引进项目和报送信息备案工作。
4.加强和改进重点项目督办服务。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制定和出台“首席服务官”服务企业工作规程。继续加大对各县市区招商到资和重大项目进度通报力度,适时组织专班赴县市区开展项目督办。
(三)实施“招商创新工程”,充分调动各方招商力量。
1.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环境招商”。扎实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日常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小微企业助长工程”、全市“十佳窗口、十杰科长”评选等重点活动,协助市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
2.广招市场主体人才,推进“招商引智”。积极实施“331人才工程”,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大力引进一批市场主体人才。
3.深度策划产业链条,推进“集群招商”。围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深度研究和科学策划专业园项目、产业链项目、品牌群项目,实施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品牌招商、集群招商、科技招商。
4.多方拓展招商渠道,推进“借力招商”。切实加强与招商中介机构和驻外商协会合作,探索“提供投资信息、促成项目签约、实现项目落地、项目竣工投产”梯级激励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招商。
(四)实施“基础培强工程”,全面强化基础支撑保障。
1.切实加强招商“一网四库”建设。加强“十堰招商网”建设管理,扩大网上招商。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及时更新对外招商项目库;加强“到资项目库”、“客商信息库”和“投资企业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促进高效利用。
2.持续强化招商信息工作。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继续面向社会征集招商信息、聘请一批信息联络员,提高信息质量和利用效率;深度研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重点企业投资动向,持续加强跟踪力度。
3.适时组织招商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1期以上的招商引资业务培训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4.全面加强招商局机关建设。积极争取解决机关办公场所、招商工作用车等问题;配齐机关工作人员,推动竞岗轮岗。加强对招商小分队的管理和指导,促进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创建、综合治理、“六五”普法、绿色机关、节能减排、五城联创等各项工作,全面创建现代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