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新引进已注册规模招商引资项目27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7%,协议投资总额893.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6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1.47亿元。推进2015年以来新引进项目在本年度投产152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17%。主要特点:
(一)新型产业项目助推产业转型。从新引进注册规模项目产业类型看,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成为全市招商引资新的增长点,助推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上述产业类型项目分别引进53个、25个、33个、23 个,占新引进项目总数的48.37%。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迅速兴起,文化旅游产业大项目聚集,生物医药产业项目逐步做强,食品饮料产业对接知名品牌。
(二)新能源汽车招商逐步建园成链。2017年全市共引进新注册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3个,投资总额59.6亿元,分别占年度新引进注册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4.69%、6.67%。沃特玛电池项目扩能,与世纪中远合作生产新能源物流车,新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引进苏州绿控等15家关联企业实现入驻签约。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东风小康新能源越野车、东风力神锂电池先后落地,郧阳区驰亚锂电池实现投产。
(三)项目落地注册呈加速度态势。全市新引进已注册招商项目比去年增加156个,同比增长128%,特别是10—12月新引进注册落地项目144个,环比增长39%。2017年各季度新增注册落地项目依次为31个、50个、82个、114个,投资总额依次为96.7亿、221.3亿、181.8亿、393.4亿。
(四)储备在手重点项目较多。目前各县市区重点跟踪并可在后期落地的项目104个、计划投资总额792.0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0个,计划投资249.6亿元。文旅产业方面,有投资100亿元的武当山西站高铁小镇、投资70亿元的中建七局黄龙古镇、投资30亿元的传奇文化旅游及游客集散中心,以及华强方特主题公园、北京金港集团赛车赛道等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有大地和新能电机等项目;智能装备制造业方面,有长源智能制造及研发中心等项目;食品饮料方面,有广东无限极香菇深加工、北控集团纯净水和啤酒加工等项目;产城融合方面,有投资200亿元的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小镇等项目。
(五)招商方式方法得到拓展创新。郧阳区利用IPO扶贫政策引进长江药业等9家公司注册落地并筹备上市;湖北万润、长江医药、驰亚锂电池、裕佳菇业等一批重大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均为3个月左右,创造了“郧阳速度”。郧西县瞄准河北板材基地整体转移的契机和郧西籍在此从事板材加工人员众多的优势,通过重资产招商模式共引进落地28个板材加工类规模项目,协议投资总额9.7亿元。竹山县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通过重资产招商模式,集中引进深圳9家电子科技企业,组建智能终端产业联盟,生产制造智能机器人、行车记录仪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智能制造+物联网”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生产基地,项目投产三年后预计可实现15亿元以上的目标销售收入。茅箭区利用回归工程,引进了投资52亿元的199全球购跨境电商中心项目。
二、2018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安排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以加快建设“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为总目标,以提高招商质效为引领,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以项目推进与服务为抓手,强化工作协同,提升招商活力,推进招商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发挥招商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全市建设区域性重要增长极。
预期目标:全年新引进注册规模项目确保完成150个,力争180个;新增投产项目确保完成110个,力争130个;新增投资亿元以上企业法人入库数确保110个,力争130个。
(一)完善三大招商机制,合力推进“一号工程”。
1.健全工作统筹机制。推动出台《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实施意见》《关于组建主导产业招商专班推进精准招商的通知》,统筹县域招商产业布局,组建产业招商专班,推行产业发展与产业招商并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工作保障。
2.强化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深化重点招商项目“首席服务官”、评估会议及联席会议等制度,提升项目服务质量。
3.完善项目督办机制。持续推行月通报(排名)、双月调度、按季拉练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督办,倒逼各地各部门加压力、增动力,抓对接、强服务。
(二)聚焦四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4.聚焦新能源汽车与专用车招商。加大与东风小康、东风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和湖北大运、东风特专等新能源商用车配套商对接力度,引进关联企业来我市投资或与我市现有企业合作,推进我市汽车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加强与沃特玛新能源联盟拟入园企业服务力度,加快项目落地进程。积极服务湖北神河、十堰盛唐等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企业,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消防车、LNG车等特种车企引进力度,丰富专用车产品结构。
5.聚焦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招商。密切与华昌达、东风装备、高筑波等市智能装备制造联盟会员企业联系,围绕产业建链、延链和补链,引进关联企业,促进提档升级,推进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之都建设。强化与沈阳机床、上海明匠、深圳智能装备联盟对接,推进关联项目落地,服务全市汽车产业生产线改造,推进实体经济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融合。
6.聚集康养产业招商。用足用活武当山、汉江水和生态城三大品牌,以武当山为龙头,以竹房城镇带、汉江经济带为两翼,以引进IP主题公园、养生养老、汽车露营、田园综合体、民宿等为主题,以加强与华彬集团、华强方特、恒大旅游、浙江围海、北京传奇、杭州金诚等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对接合作为重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康养与旅游、文化、休闲、农业、养生、医药等融合,着力发展康养+产业,加快建设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7.聚焦食品饮料产业招商。以青峰断裂带弱碱富晒矿泉水与黄龙水库、丹江口水库优质地表水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与百岁山、娃哈哈、华润怡宝等关联品牌企业对接合作,加大华彬竹溪矿泉水、丹江口市农夫山泉三期、房县忠和料酒等在建项目服务,推进更多项目落地投产。推进名优农特与道地药材与优质地表水结合,引进知名企业,开发功能饮料。
(三)加强五个工作协同,拓宽招商信息渠道。
8.加强与商协会(联盟)间协同。密切与世界抗衰老医学会、中国旅游创新联盟、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深圳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深圳高工产研、沃特玛新能源联盟等联系,以参加行业论坛、峰会、年会为重点结识客商,以联合举办推介会、座谈会为重点推介项目,以会员企业考察拜会为重点寻求合作商机。以异地十堰商会、十堰行业与异地商会为重点,以外地区域性商会为补充,加强日常互动与联系,组织互为考察,鼓励设立公司总部、抱团回归创业和引荐亲朋好友在我市投资兴业,实施“回归工程”。
9.加强与东风系间协同。会同市政企共建办,积极对接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商用车、东风有限公司、东风实业公司战略规划部,了解企业年度对外合作信息,争取更多项目布局十堰。
10.加强与市属重点企业间协同。以“3331”人才工程相关企业为重点,加强对接交流与项目服务,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掌握企业拟对外合作、关联企业和行业投资等动态与信息,推进以商招商。
11.加强上级投资促进部门间协同。积极对接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争取参加行业主题招商活动。密切与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对口协作,组织产业考察或推介活动。积极争取省商务厅支持,务实地参加好鄂粤港澳、世界500强走进湖北等招商会,争取推荐更多客商来我市考察对接。
12.加强与市属部门及县市区协同。进一步加强与产业主管部门、外联部门合作,增强招商合力。加大与武当产业基金对接,服务与助推更多项目落地。探索与驻市高校合作,加大校友招商力度。积极推进县市区间协作,探索跨区域建立“飞地经济”产业园。
(四)加强队伍与信息建设,增强招商工作保障。
13.加强专业培训。针对落实新发展理念,筹划举办1期产业招商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招商干部赴国内招商工作先进县市考察学习和开展市内县市区间学习交流。
14.加强信息工作。认真办好“十堰市协同招商微信群”和“十堰招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和产业发展及招商的新最动态。认真总结县市区和市直产业办产业招商成功经验,加强信息报送和对外宣传。
15.健全激励机制。适时探索并推动出台招商引资工作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参与项目引荐和服务工作。
16.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尝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和中介招商模式,加强特色产业园区综合招商。
(五)加强基层党建建设,提升招商工作水平。
17.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促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持之以恒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
18.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招商干部队伍。加强业务培训,针对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特点,适时组织一期业务培训班。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力争培养一批“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高素质招商队伍。
19.提高招商部门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好“放管服”工作。大兴调研之风,加强招商系统部门统计工作,提升决策水平。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各级招商部门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