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招商新闻

湖北1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设施渔业项目,有4个在十堰落地

来源: 十堰市招商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 2023-05-05

全省水产新品种推介会现场

    “让更多百姓分享渔业科技进步成果”,4月27日在汉举办的全省水产新品种宣传推介活动上,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一边向参会人员推介鳙“中科佳鳙1号”,一边告诉记者,这个鱼比一般的鳙鱼出肉率高出20%以上,肉质更鲜美,抗病率更强,渔民养殖增收效益明显。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种业振兴决策部署,加快渔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种业对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省农业发展中心在武汉举办了全省水产新品种宣传推介活动。

    活动邀请了水生所、长江所、华农水产学院、武汉水科所等科研院校8位水产育种方面的顶尖专家及7家省内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业企业参加。活动现场展示推介了我省10个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5个新开发长江野生鱼人工驯化品种和5个水产优良品种,组织了全省35个重点渔业市、县(区)水产发展部门和70多家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洽谈对接。

    我省是渔业科技大省,先后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5号”、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团头鲂“华海1号”、杂交鲌“先锋1号”、鳙“中科佳鳙1号”、翘嘴鳜“武农1号”等17个水产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仅次于广东省,排名全国第二。2022年,全省水产苗种产量达1300多亿尾,居全国第二。累计建成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2家、省级81家,创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14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了武汉青鱼场、宜昌三江、阳新百容、洪湖英梦、嘉鱼三湖等一大批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业企业。在潜江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嘉鱼县斑点叉尾鮰苗种占全国的90%以上,被称为“中国鮰鱼之乡”。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省已新发展水产新品种示范基地116个、面积12629亩。下一步,全省水产发展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水产特色优良品种的宣传、示范、推广力度,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链接

重点推介的水产养殖新品种

    10个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翘嘴鳜“武农1号”、鳙“中科佳鳙1号”、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鲌鲂“先锋2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团头鲂“华海1号”、长丰鲫、翘嘴鳜“华康1号”、杂交鲌“先锋1号”、长丰鲢

    5个新开发长江野生鱼人工驯化品种:铜鱼、中华沙塘鳢、长吻鮠、大鳍鳠、马口鱼

    5个水产优良品种:嘉鱼三湖斑点叉尾鮰、阳新百容鲈鱼、武汉青鱼场青鱼、洪湖英梦乌鳢、鄂州正好翘嘴鲌

    “小鱼苗”撬动湖北渔业高质量发展

    4月27日在武汉举办的全省水产新品种宣传推介活动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高泽霞团队培育的无刺武昌鱼新品种吸引了许多水产养殖户的注意。大家纷纷询问养殖方式及技术。

    活动现场,省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培育的20个水产新品种和无刺武昌鱼一起得到展示。

    “湖北是水产养殖大省,连续27年水产养殖居全国第一。持续优质、高产的背后,离不开优良品种的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记者从省农业发展中心获悉,去年全省鱼苗产量1363亿尾,同比增长6.82%,居全国第二,鱼种产量110万吨,同比增长6.04%,投放鱼种112万吨,同比增长8.75%。一批水产新品种在全国得到推广。

    培育6条长江野生鱼

    近日,位于蔡甸的武汉恒宇信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塘内,10万尾长江刀鱼鱼苗正在欢快地游动着。

刀鱼又称刀鲚,是一种洄游鱼类。刀鱼与河豚、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随着生态环境变化、捕捞过度,野生长江刀鱼产量逐年剧减,近年来可谓一“刀”难求。据了解,长江刀鱼对养殖环境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人工养殖很难。

    2021年,长江“刀鱼”首次在湖北人工养殖成功。2022年新建繁育驯化基地8个,基地总数达到37个,储存培育亲本11.5万尾,繁育苗种3500万尾,推广养殖面积1万多亩,生产商品鱼195吨。

    土憨巴学名中华沙塘鳢,是长江禁捕后湖北省重点驯化的6条长江野生鱼之一。目前已在全省数十个县市得到全面推广。

    “经测产,11个县(市)合作社按‘稻虾憨’新模式生产,亩产水稻1050—1360斤;大规格小龙虾100—200斤;土憨巴15—25斤;每亩新增纯收入1000元以上。”去年,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农业和水产专家对全省十多个县“稻虾憨”新模式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增收效果明显。

    中华沙塘鳢(俗称土憨巴)、铜鱼(俗称金鳅)、长吻鮠(俗称江团)、长春鳊(俗称草鳊)、大鳍鳠(俗称江鼠)、刀鱼等6种长江野生鱼经过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培育,逐渐扩大养殖范围,有些已走上百姓餐桌。

    破解“卡脖子”难题

    “用了小龙虾新品种后,生长周期变短了,‘头大尾小’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潜江虾农万至明说。

    为破解名特优苗种供应“卡脖子”难题,我省组织科研院校开展技术攻关。其中,依托华中农业大学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展小龙虾遗传分子标记筛选,提纯复壮小龙虾亲本,着力破解小龙虾品种退化、“头大尾小”的产业发展瓶颈。同时,我省在潜江市挂牌成立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小龙虾全产业链的应用性研究机构。洪湖市积极与中科院水生所、华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也建设本地小龙虾苗种繁育示范基地2个。

    省农业发展中心通过支持仙桃、公安、赤壁等地开展黄鳝苗种土仿生态繁育、全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攻关,黄鳝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年产黄鳝苗种6000多万尾。

    全省大力开展水产新品种培育,先后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5号”、黄颡鱼“黄优1号”、团头鲂“华海1号”、杂交鲌“先锋1号”、鳙“中科佳鳙1号”、翘嘴鳜“武农1号”等17个水产新品种。2023年4月27日,10个新品种在全省水产新品种宣传推介活动上全部得到了展示,全省一百多家水产养殖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纷纷点赞。

    加强种子资源保护

    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摸清家底。去年以来,贯彻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应查必查”要求,全省总体普查完成率为100%,完成入户普查54734个主体,填报普查数据量221401条,其中,繁育主体272个,存有107个用于繁育的物种;

    根据调查,全省养殖主体54462个,存有195个用于养殖的物种。开展16个代表物种的调查,获得16个物种共76个调查群体的基本数据信息,累计采集调查样本、遗传多样性样品、营养品质样品和生理生化样品各2280份,保存活体资源3000份以上,制作标本、组织、DNA、基因、细胞等遗传材料5600份以上。在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会上,湖北省作了典型发言。

    摸清家底后,需要合理规划,系统布局。全省以平原湖区为重点、兼顾丘陵山岗特色渔业,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创建工作,共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12家、省级原良种场81家,创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14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实施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大力培育本土化种业领军企业,推动企业上规模、提档次,全省涌现了武汉先锋翘嘴鲌、鄂州盛丰长丰鲢、仙桃宏旺中华鳖、嘉鱼三湖鮰鱼等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在潜江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嘉鱼县斑点叉尾鮰苗种占全国的90%以上,被称为“中国鮰鱼之乡”。

    我省设施渔业面积超460万立方米

    4月27日,记者从省农业发展中心召开的全省水产新品种宣传推介活动上获悉,我省设施渔业建设面积已逾460万立方米。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工程化循环水、陆基高位圆池、“零排放”圈养桶等现代养殖方式,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打造了渔业经济新增长极。

    “一个直径4米的圈养桶相当于1亩鱼池的产量,1亩地可以做四个圈养桶,相当于是常规养殖四倍的产量。”枝江市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易爱武告诉记者,“64个桶,一个周期可以达到几十吨鱼。”像易爱武这样的养殖合作社在全省已遍地开花,省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养殖模式受到广大渔民的欢迎。

    2022年我省安排渔业发展补助资金5300万元,支持打造47个设施渔业示范点。全省已建成圈养桶1709个、陆基圆池7435个、池塘跑道2702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规模196万立方水体,设施渔业规模达462万方。全省市场主体自主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设施渔业项目20个、投资额5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尤其是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山泉水资源,发展设施渔业势头强劲,有效补齐了丘陵山区渔业发展短板,缓解了丘陵山区“吃鱼贵、吃鱼少、养殖弱”问题,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十堰市过去两年已建在建拟建的设施渔业规模达120万立方米,全省1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设施渔业项目,有4个在十堰落地,现有各类设施渔业养殖基地90家,水产品产量提高近一倍。 

    湖北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近日,湖北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召开。委员会将开展水产生产加工技术、渔病防治技术、种质资源优化等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成立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桂建芳等为6位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据了解,第一届标委会有46名委员,分别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他们将联合社会力量开展湖北省水产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等工作。

    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湖北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湖北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标委会将充分集聚专家力量,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强化标准实施,构建以安全、绿色、优质标准为重点的标准体系,服务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以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提质增效,共同推进我省水产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湖北是淡水养殖大省,202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10.4万吨,连续27年居全国淡水水产品产量第一位,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2.65万元。全省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超1435亿元,培育了河蟹、鳝鳅两大“百亿元”产业,鳜、龟鳖、黄鳝等特色产业也快速发展。在我省现行的农业标准中,水产标准占1/4,标准化作用突出、位置领先,“湖北虾稻综合种养标准化”曾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湖北水产高质量发展中,标准化发挥出了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推动了水产现代化,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水产业目前已成为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产业,在全省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来源:湖北日报)



主办单位:十堰市招商服务中心 邮箱:zsj.shiyan@qq.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传真:0719-8109523 电话:0719-8109570(办公室) 8109572(综合科) 8109571(招商一科) 8109576(招商二科) 8109532(招商三科)
鄂ICP备06007886号-5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000061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583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