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夜晚,气温骤降,神定河大桥施工现场仍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不惧寒冷抢进度,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用。
眼下的车城十堰,干事创业氛围浓厚。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热度不降、力度不松、速度不减,全市上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争分夺秒的拼劲加快项目建设,加大“项目牵引、投资驱动”工作力度,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为经济稳增长“压舱顶梁”。
加快项目建设 牵紧发展“牛鼻子”
夜色下,车辆穿梭、灯火通明;光影下,是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11月20日夜晚,寒意挡不住建设者们的热情,位于郧阳区茶店镇王家湾村的神定河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正紧锣密鼓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神定河大桥是玄岳大道关键性工程,全长610.5米,全桥共8个合龙段。随着现场浇筑完成,大桥主桥右幅连续刚构顺利合龙,标志着大桥全桥连续刚构施工完成,建设转入T梁架设阶段,迈入施工“快车道”。
塔吊高耸、马达轰鸣……走进十堰经开区人民医院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各种建材整齐堆放,施工人员紧张忙碌。
十堰经开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投资3亿元,占地约50亩,总建筑面积约57800平方米,配置470张床位,是一个集综合医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的医养结合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为城东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医疗服务。
“11月21日,医院三栋主体建筑正式封顶。”项目经理李勇告诉记者,目前施工人员正进行主体建筑收尾工作,并转入室内装修,计划2024年10月底全部建成。
今年1至10月,全市在建项目2023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全市竣工投产项目1298个,总投资2229.7亿元,同比增长9.5%,远景动力零碳产业园一期、昊塑新能源产业园一期、华阳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稳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做强主导产业 提升发展“硬实力”
11月22日,在十堰工业新区,占地100亩的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商用车轮智能新工厂建设正酣。
“我们正加紧进行厂房钢构吊装和车间辅房框架施工,为年底前实现主体封顶、明年9月整体搬迁打下基础。”该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军说。
作为我市倾力打造的“灯塔工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拥有13条重点高端生产线和厂内物流自动线,工厂自动化率超过70%,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
在茅箭区胡家工业园,东实大洋电驱动有限公司新建的一条柔性化电驱动生产线,正在加紧调试设备。这条投资1200多万元的生产线,是该公司今后一个时期产能增长的发力点。
汽车产业是我市主导产业。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近年来,我市抢抓新能源化、智能化风口,紧扣“龙头、链条、集群”,大力实施“千亿龙头、百亿骨干、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行动,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多品种汽车产业生态圈。
近年来,我市围绕汽车产业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远景动力、昊塑新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完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布局,其中新型电池产业已形成明显的发展优势。
今年以来,东实大洋电驱系统、东风商用车轮智能工厂、十堰华工激光、十堰专用车智造产业园、东风商用车 D600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我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硬支撑。
展开十堰产业画卷,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通过不断加强项目谋划、精准招引、龙头培育、集群打造,我市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了发展动力和后劲。
创优营商环境 形成发展“强磁场”
“今年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关联性强的项目落户张湾,我们将加强跟踪服务,力争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张湾区驻深圳招商专班负责人赵德龙说。
今年11月,在张湾区产业链招商暨台企大湾行活动中,集中签约招商投资项目16个,涵盖工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和总部经济项目,其中港企、台企、澳洲企业投资项目4个。
“我们投资张湾,除了看中优质的生态资源,更看中这里一流的营商环境。”澳洲澳臻食品科技责任有限公司中国区域总经理李海波说。
今年10月,投资7亿元的十堰专用车智造产业园项目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十堰经开区组织专班紧盯项目进展,全程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发展之基、活力之源。近年来,我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综合成本,为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沃土。
我市围绕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将原有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等三个阶段中关联性强、需求量大的多个审批事项进行集成化办理。通过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大幅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
打造“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实现“一网通办”,全市可网办率达99.97%、减时率达89.46%;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取消证明事项83项,有效降低项目报建时间成本和办事难度,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不含框架协议)660个,协议金额3572.4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91个。“一主”产业项目128个,“四优”产业项目268个,“多支撑”产业项目115个,分别占比19.39%、40.61%、17.42%。
当前,全市上下正持续创优环境、做精服务,努力夺取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四连冠”,为加快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汇聚澎湃动能。(记者 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