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张湾,未来可期。
东风浩荡,千帆竞发。作为十堰主城区和最大经济体,过去的一年,张湾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立足千亿级示范区目标定位,拼搏进取、克难前行。先后获评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区、全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等次。
新的一年,张湾区将扛牢守好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以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稳增长、提信心、促改革、强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千亿级示范区,在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展现新作为。
上篇
实干实为成绩斐然
唯奋斗者进,唯实干者胜。过去的一年,张湾区上下同心、实干实为、奋勇争先,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抓产业稳增长,经济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力服务东风公司,推动东风20、25等专业厂搬迁入园,东风装备产业园全面投用并建成数字化智能装备基地。加快培育新动能,远景动力、宇浩高科、龙擎动力、精益高精等重大增长点如期见效。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总量分别达到54家和184家,均居全市第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扎实开展“东风故里·幸福张湾”消费促进活动,实施“餐饮名店培育扶持计划”,加快培育夜经济。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增加新进规服务业企业10家、纳限商贸企业34家。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新增千万美元以上出口企业5家。着力推进文旅融合,策划组织春耕研学行、汉江樱桃节、消夏纳凉节等活动,百龙潭4A级景区创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
文旅农融合,创意无限。
抓项目扩投资,内生发展注入新活力。对上争取项目资金16.2亿元,融资14.54亿元。坚持大员上阵,组建10支区域招商分队,选聘11名招商大使。积极参与首届汽车新生态发展大会、中国商用车论坛、深圳大湾区主题招商等6次集中签约活动。项目签约个数、项目转化率、亿元以上入库个数等指标均居全市首位。华工激光、秦楚能源等26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全年新开工项目232个,入库项目189个,竣工投产项目158个。
项目招商,如火如荼。
抓规划强建管,城乡融合呈现新面貌。中国汽车博物馆“三合一”项目启动征迁,“东风故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有序实施,车城西路改造稳步推进,创新创业中心基本完工,李家院安置区即将交付使用。中央商务活力区建设快速推进,太和医院七里垭新院区、幸福路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改造5个片区11个老旧小区,受益居民9886户。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六件事”,新(改)建农村公路29.5公里,农村寄递物流配送站点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西沟乡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方滩乡获评省级美丽城镇示范乡镇,柏林镇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控源头强弱项,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持续推进支沟治理,对39条支沟实行“一沟一策”“一图一档”,支沟水质稳定达标。治理水土流失9.73平方公里,持续推进神定河、犟河流域综合治理,花果枧堰沟成功申报2023年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推进土壤隐患排查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封山育林1.39万亩、退化林修复0.95万亩。黄龙镇回龙村和花果街道花园村创成省级森林乡村。
惠民生增福祉,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3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000余个。新建国瑞学校,扩建阳光小学和东风20小学,增加义务教育学位6300余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新校区建成投用,厦门路学校、新高中启动建设。举办就业招聘会441场(次),提供岗位9万余个,新增城镇就业6523人。新建公共停车场7处,车位1300个。张湾区在省市县域文明指数测评中稳居第一方阵。
下篇
宏图已定未来可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24年,是张湾区打造千亿级示范区成势见效之年和张湾区建区40周年。
加快转型升级,做强产业支撑。着力打造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1+6”现代产业体系,推动44个工业经济增长点达产见效。推动汽车主导产业转型跃升,全力服务东风十堰基地发展。加快新型电池产业、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循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六大优势产业扩能升级,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激光产业成势发展,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新赛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
零碳产业,绿色引领。
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张湾区谋划项目448个,总投资1161亿元,形成接替有序、梯次推进的项目工作格局。全力服务中央文化区建设,密切配合中国汽车博物馆“三合一”项目建设,推进车城路片区城市更新,全面完成片区征迁工作,升级改造车城路、云南路,新建杭州路、会展路,打造城市新中心。全力服务中央商务区建设,建成厦门路学校,稳步推进新高中、太和医院鄂西北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构建“三横四纵”路网,打造金融、商务、高端商住一体城市中央商务活力区。加快推进“东风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进度,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工业旧厂房改造,力争建成东风文化展陈馆、东风里商业街区、地域特色民宿片区,打造东风文化新地标。
智能设备,强链延链。
坚持绿色发展,护好生态环境。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以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巩固提升、民宿培育、污染治理、循环产业等项目建设,以堵河、神定河、犟河为重点,完成水网规划编制,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程,加快水系连通试点和库区生态缓冲带建设。深入推进支沟分片包干治理工作,确保三大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提升主城能级,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服务中央文化区建设、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东风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进度,打造东风文化新地标。提升宜居品质。完善城市路网,改造背街小巷。建设韧性城市,改造城区老旧供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提升城市内涵,改造老旧小区,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和功能品质。优化城市管理。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智慧物业,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万达商圈,商贾云集。
示范乡村振兴,培育特色产业。做优特色产业。持续推进茶叶、水果、特色农产品加工“三大”农业产业链建设,启动十堰食品加工产业园(二期)工程,培育一批粮、油、肉加工领军企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利用乡村智慧运营综合数字化平台赋能乡村治理运营。建设和美乡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利设施管护,优化农村路网。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产业园区带动模式。推动黄龙、柏林等城郊乡镇与城区产业融合、基础设施联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加大企业上市挂牌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亩产论英雄,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准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方面,大力开展先行区改革创建,全面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坚持开放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依托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对外开放平台,争创省级服务贸易示范基地。
推进共同缔造,繁荣民生事业。强化社会保障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建成投用,柏林镇卫生院建成。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扩容,新(改)建幼儿园5所,推动黄龙中心小学、厦门路学校建成投用,加快建设紫霄学校。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建设“零工驿站”,推进“靶向”培训,强化拥军优属政策落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以文化强区为目标,探索社会共建、全民共办文体节庆赛事模式。
见山茶舍,诗和远方。
使命如磐唯有实干,重任在肩奋勇争先。新的一年,全区上下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打造千亿级示范区,奋力谱写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张湾篇章!记者 纪枫波 兰璐 特约记者 叶航(图片均由张湾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