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招商新闻

张湾区柏林镇:不仅卖好茶 还“卖”好风景

——柏林镇以片区“一盘棋”激活茶旅融合“满盘活”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3-18

仲春时节的张湾区柏林镇,千亩茶山叠翠流金。2024年初由该镇陈坡村、白马山村、秦家坪村联合组建的财神沟茶产业片区,如今已展现出强大活力。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人才联育、生态联护、治理联动”五大机制,该片区茶旅融合欣欣向荣,让千年茶乡焕发勃勃生机。

破局——

从“各自为战”到“握指成拳”

站在白马山观景台俯瞰,绵延的茶山如同碧玉棋盘,蜿蜒的产业路串起千亩茶园。昔日的“资源孤岛”正蝶变为十堰市乡村振兴示范区。

柏林镇党委书记向旭用“散落的珍珠”形容片区旧貌:陈坡村受制于土地面积,白马山村困于品牌短板,秦家坪村急需突破技术瓶颈,发展均存在一定阻碍。

2024年,柏林镇党委打破常规,以财神沟流域为纽带组建财神沟茶产业片区党委,构建“镇党委—片区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将陈坡村、白马山村、秦家坪村3个村的7个党小组、30个党员中心户纳入统一管理。统筹推进聚仙庙水库建设、600亩茶园升级改造、村干部跨村任职等18项重点工作。“由单打独斗变为组团发展,各村遇到的发展难题迎刃而解。”该片区党委副书记乐瑶说。

蝶变——

全产业链重塑茶乡价值

3月14日,在白马山村有机茶园,“全市制茶十大工匠”刘祥银在指导茶农实施“鸡茶共生”生态种养。“采用这种模式种植,茶叶品质显著提升,茶叶收购价格提高了10%。”白马山村茶叶种植户说。

该片区党委通过统一标准管护、统一入社加工、统一创建品牌、统一标准销售、统一核算分红的“五统一”机制,先后推出爱媛青柑、红茶等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该片区党委联合市农科院专家,加快推进秦家坪古茶树认定并录入全国古茶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友谊现场指导茶农进行茶叶加工。与高校合作的茶文化研究中心落户,秦家坪村非遗传承人余盛林“老母荒云雾剑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建成全市首家非遗制茶工坊,老茶村被赋予更多时代光彩。

“我们不仅要卖茶叶,更要卖风景。”乐瑶介绍,片区党委立足“茶旅融合”战略,打造集采茶体验、制茶观摩、文化研学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催生“春采秋品、四季研学”的产业新形态,财神沟沿线白马山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和农家乐增收超百万元。

聚才——

构建乡村振兴“雁阵格局”

“大家好,我是周明朝,在湖北十堰种植八月炸,这种水果清香甘甜……”3月13日,在秦家坪村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返乡能人周明朝通过网络销售本地特色山果八月炸。他是该片区党委实行“人才联育”机制的受益者之一。

为破解山区人才短缺难题,该片区党委实施“四维育人”工程:建立跨村后备干部“异村挂职”制度,选拔4名年轻干部交叉任职;开展“导师帮带”行动,为年轻干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助指导;打造本土人才“孵化器”,培育12名乡土技术指导员;构筑“引凤巢”工程,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如今的财神沟流域,既有像刘祥银这样的“土专家”,也有周明朝这样的“新农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投资创业,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秦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余盛林感慨道。

2024年,该片区茶产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2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提高15%。

柏林镇以片区“一盘棋”激活茶旅融合“满盘活”的创新实践,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财神沟这片承载着千年茶韵的土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记者 兰璐 通讯员 王虎)


主办单位:十堰市招商服务中心 邮箱:zsj.shiyan@qq.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传真:0719-8109523 电话:0719-8109570(办公室) 8109572(综合科) 8109571(招商一科) 8109576(招商二科) 8109532(招商三科)
鄂ICP备06007886号-5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000061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583号 网站地图